心脏除颤仪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,利用高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心脏,使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,消除心脏的异位节律点,中断折返激动,从而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。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电击让心脏重新 “启动”,恢复正常的跳动节奏。以下详细介绍一下心脏除颤仪操作方法:

准备工作:迅速将心脏除颤仪推至患者床边,接通电源,打开除颤仪开关,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。同时,准备好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纱布,用于涂抹在电极板与患者皮肤接触部位,以减少皮肤电阻,增强导电性能。
患者准备:将患者仰卧在硬板床上,解开上衣,暴露胸部,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,如项链、胸罩搭扣等。如果患者胸部有毛发,需要进行适当的清理,以确保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。
电极板放置:在电极板上均匀涂抹导电膏或垫上生理盐水纱布,将一个电极板放置在患者右侧锁骨下方,另一个电极板放置在左侧乳头外侧,电极板的中心位置大致与心脏相对应。放置电极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,确保与皮肤充分接触,避免留有空隙。
选择能量: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除颤仪的类型,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。一般来说,首次除颤能量可选择 200 - 360 焦耳(J),儿童患者则根据体重计算能量,通常为 2 - 4 J/kg。能量选择后,等待除颤仪充电完成。
确认心律:在充电过程中,再次观察患者的心电图,确认需要除颤的心律,如室颤或无脉性室速。同时,确保周围人员与患者无接触,避免电击时造成他人伤害。
进行除颤:操作者双手握住电极板手柄,同时按下除颤按钮,进行电击除颤。电击时,操作者要保持手臂伸直,电极板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,避免电极板移位或松动。
观察效果:除颤后,立即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,判断除颤是否成功。如果患者心律恢复窦性心律,且出现自主呼吸和脉搏,说明除颤成功,应继续进行后续的生命支持和监护治疗;如果除颤未成功,可根据情况再次选择合适的能量进行除颤,并同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