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除颤仪(AED)的功能测试频率需根据设备类型、使用环境及说明书要求综合确定,通常遵循 “定期自检与专业检测相结合” 的原则。

一、日常 / 每周自动自检
1. 适用设备
大多数现代 AED 具备自动自检功能(如飞利浦、卓尔等品牌),可通过设备内置程序定期检查关键部件状态。
2. 操作频率
至少每周一次:手动触发自检(部分设备支持自动每日自检),确保设备在紧急情况下可正常启动。
触发方式:打开设备电源,按提示进入自检模式,或通过设备面板的 “测试” 按钮启动。
3. 检查内容
电池电量:确认电量充足(通常显示 “GOOD” 或电量百分比≥80%)。
电极片状态:检测导线连接是否正常,电极片是否在有效期内(部分设备可识别电极片过期)。
软件功能:语音提示、显示屏显示是否正常,是否有错误代码(如 “ERROR 01” 需记录并报修)。
二、每月手动功能测试
1. 适用场景
若设备无自动自检功能,或需更全面评估时,建议每月进行一次模拟除颤测试(非真实放电)。
2. 操作步骤
连接电极片:将电极片粘贴在模拟人体模型或设备自带的测试板上(切勿在真人身上测试)。
模拟检测:启动设备,跟随语音提示完成 “心率分析” 和 “除颤建议” 流程,确认设备能正确识别 “可除颤心律”(如室颤)并触发相应提示。
功能验证:检查显示屏是否显示正确波形,扬声器语音是否清晰,按键响应是否灵敏。
三、年度专业校准与检测
1. 必要性
AED 的核心功能(如心电图分析算法、除颤能量输出精度)需由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校准,确保符合医疗设备安全标准。
2. 执行频率
每年一次:无论设备使用频率高低,均需进行全面检测。
特殊情况:若设备经历过高温、潮湿环境或物理撞击,需提前申请专业检测。
3. 校准内容
硬件检测:电极片接口导电性、电池充放电性能、电路板稳定性。
软件验证:更新固件至最新版本,测试不同心律下的分析准确性(如室颤、无脉性室速等)。
除颤能量校准:使用专业设备测量实际输出能量与设定值的误差(通常允许误差≤±15%)。
四、特殊场景下的额外测试
1. 使用后复位检查
若 AED 已投入急救使用,需在事后:
更换全新电极片和电池(即使未耗尽,避免下次使用时性能下降)。
重新进行一次全面自检,确认设备复位正常。
2. 环境变化后的检测
设备移动至新安装位置后,需检查安装支架是否稳固,并进行一次自检。
极端天气(如高温、暴雨)前后,额外检查设备是否受潮或部件热胀冷缩导致接触不良。
五、记录与追溯
每次功能测试后需填写《AED 维护记录表》,内容包括:
测试日期:精确到年月日。
测试类型:自检 / 手动测试 / 专业校准。
结果:正常 / 异常(若异常需记录故障代码或现象)。
操作人员:签名或工号。
备注:如更换配件的型号、有效期等信息。